一、 台北-兒童表達性藝術團體 (一) 參與對象:小學三至五年級 (二) 執行時間:106.7.3-7.7 (三) 執行成果: ◆藝術團體的媒材樣式多元,如:乒乓球、陶土、氣球、麻繩…等,透過活動設計,成員的認識、交流、團隊合作、溝通協調、獨立創作、分享,或展現自我,或彼此合作,引導兒童完成自己的獨特創作。 ◆藉由對作品的構想、逐步創作、思考如何介紹成品、與他人交流等過程,可協助兒童經驗不同部份的自我,亦從右腦創意發揮的過程,經由口語闡述,進到左腦的思考整合,對兒童來說有別於過去挫折經驗,重新經歷正向的矯正性經驗。 ◆過程中也發生肢體衝突,然而在領導者的即時介入處遇、提供情緒及暴力教育後,發現兒童們在幾天學習過程中,努力嘗試練習控制住衝動的自我,並在行動上呈現明顯的改變。 二、 嘉義-兒童感官體驗團體 (一) 參與對象:小學一至四年級 (二) 執行時間:106.7.22、106.8.27 (三) 執行成果: ◆社工員與營養師透過味覺團體前的討論,讓營養師對於團體成員的性質及生活背景有基礎的認識,透過團體流程的設計,也讓兒童對於食材從清洗、準備、料理、製作有不同層面的認識。 ◆營養師對食材特性介紹,讓成員們有機會可以認識不同的食物原形,在完成三角飯團和春捲的過程中,經驗到對於食材的自主性、可選擇性、掌控性及特殊性,對於生活中經常面臨到負面情緒、經驗的兒童來說,是一次完全不同的生活感官刺激及體驗。 ◆創作過程中可能因食材的拿取、器材的輪流使用而有言語上衝突,社工員會協助即時介入處遇、協調並即時予以鼓勵、回饋及肯定,過程中,更進一步瞭解兒童們對於衝突事件的態度、認識、價值觀,亦可拓展在對於兒童個別評估及處遇時的視角。 ◆兒童希望能將成品帶回家分享,故在食材準備上包含可攜回之材料,除可窺見兒童對於感官團體的需求外,食物在兒童的生活中,亦是呈現出兒童我自我與家人情感連結之渴求,經由兒童自主完成,讓兒童從中經驗「我有、我是、我能」亦是本會復原力的使命。 ◆在視覺團體中透過「扮家家遊」的桌遊卡片進行遊戲,讓兒童從不同卡片設計的遊戲過程中,對於家庭組成的圖像有不同的想像空間和發揮,也可從看圖卡說故事過程中,瞭解兒童對於生活經驗的投射,經由視覺圖卡的刺激與連結,催化兒童對於自我經驗的表述。透過視覺刺激、思考、說故事分享的過程中,讓兒童練習從右腦到左腦的整合,口語的表達更是讓兒童分享自我與他人交流,看見更多對於家庭不同的想像。 三、 嘉義-青少年感官探索暨成長團體 (一) 參與對象:國中一年級至高中一年級 (二) 執行時間:106.8.5 (三) 執行成果: ◆透過分組競賽促進成員認識、合作及團體暖化的效果,從自我介紹的過程中,成員對於彼此也有基礎認識,並因一名成員會騎極限單車,引起好奇與興趣,促進成員間的瞭解與對話。 ◆分組遊戲時,可從尋找夥伴過程中,練習與他人建立關係,社工員從中亦可觀察成員對於人際關係、社交技巧的掌握與展現。 ◆成員在互動過程中,出現讚美、肯定、鼓勵,也會有出現言語衝突時,團體領導者會當下予以引導;成員在互動遊戲過程中,若出現挫折、隔離的情緒狀態,團體領導者會適時對成員表達出關懷,並讓成員瞭解可如何接納自己的情緒,並用他人可理解自我的方式請成員練習,重新經驗正向的人際互動方式。 ◆團體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,並在遊戲過程中,看到成員具有不放棄、沉穩面對挑戰、耐心及富有觀察力等特質。 ◆競爭型遊戲雖會造成小組間競爭的心態,卻也能讓同組隊友產生凝聚力,且透過重新分組,使成員體驗不同隊友的合作模式,加速團體動力,成員關係變得更加緊密。